思想驅動了身語的行為而形成果-善業或恶業。這思想 是累世的起心動念,因此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要負責自己多世的善或恶業。前世因今世受,來世果今世著。身語意的善業带來顺缘也幫助修行的過程,但悪業带來悪缘也障礙修行的過程。善業悪業的果報在因缘成熟時即會災障現前。最重要的是業障在於自心的執著。
如何消業障?
何人無犯錯? 但是否知道自己的過錯? 如果不知道如何消業?因此佛的教法是有理解和事修。先明白何為悪業何為善業?何為修身語意清净?
消業障先了解自己的過錯, 是否不再造作?
從佛教法是先皈依, 深信因果業報, 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懺悔」 勇猛精進地懺悔自己的過錯.
什麼是懺悔, 如何懺悔?
懺悔是有「理懺」及「事懺」
懺悔是修行的最重基础,把過去已经造作的悪業在佛菩薩面前道歉自己的過錯。改正錯誤的念頭今不再造做新的罪業名懺悔。多聽聞正法,如理思维促進正知見的思想。才能有正念的觀照力。一切罪業從心起,都是為了自私自利的心, 因此因此從心懺罪業。
晋賢菩薩十大願中提到: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事懺
經中云:「然諸福中,懺悔為最,除大障故,生大善故。」懺悔業障能使我們順利完成修行的事業,減少修行路上的坎坷。
懺悔業障有很多功德和福報。自己發心努力去懺悔,同時勸請和幫助他人懺悔。並且要把這些功德和福報回向給自己的親朋好友。種善因必結善果。
為何有人有求有感應,有人求沒有感應? 這是業力障礙。
因此唯如晋賢菩薩説: 往昔所造諸惡業, 一切我今皆懺悔。
慈悲道場懺法,(梁皇宝懺) 是在五世記寶誌禪師高僧應梁武帝的要求超度救苦皇后示夢懺悔因嫉妒深重毒害他人而轉生成蟒蛇身。 因此才有這慈悲道場懺法,是根據法華經,華嚴經,涅槃經和楞伽經等佛經中抄錄有1275佛號而編成, 共計兩千多次禮佛懺悔,能與冤親债主化解怨釋結,祈求陽世除病消災,號稱「懺法之王」。内容含有皈依,斷疑,懺悔, 發菩提心,發別願,發回向心, 顯果報, 解冤釋結.
佛教大正藏中有提『怨家债主』,意思是結怨的對象,『債主』是在歷刧輪迴中所有虧欠的對象,如欺騙對方,對方就成為債主。此慈悲道場十卷的大乘佛法的發心